Still from Barbie movie
Photograph: Courtesy Warner Bros. Pictures
Photograph: Courtesy Warner Bros. Pictures

《Barbie》電影影評:Greta Gerwig 芭比喜劇歡笑中戳破夢幻泡泡

Time Out 評分:★★★★

廣告

眾所周知,Barbie 娃娃對所有小女孩的影響力之大,美國凡是六歲以下的小朋友幾乎是她的信徒一般。今夏上映的 Greta Gerwig 執導電影《Barbie》掀起全球熱潮,更成為 meme 圖熱話,宣傳力驚人。無論是限定店、聯乘產品到放映活動等等,連 Google 搜尋 Barbie 和電影演員都會出現粉紅色閃光,宣傳團隊只差沒有把整片大海染成粉紅色。立即看看我們的《Barbie 芭比》影評!

即看《Barbie 芭比》影評

Greta Gerwig 難得可以盡情發揮打造 Barbie 真人電影,大玩特玩 Mattel 玩具公司最引以為傲的玩具角色,你就知道《Barbie》根本不需要如此鋪天蓋地的大肆宣傳。Greta Gerwig 先後執導《不得鳥小姐》(Lady Bird)和《小婦人》(Little Women)等出色的女性電影,即使 Barbie 電影的故事敘述之中缺少了她一貫的細膩情感,電影依然十分風趣,富有玩味和女性氣質,讓觀眾看得入迷。

在 Barbie 真人電影中,導演徹底帶觀眾代入 Barbie 娃娃的玩具國度。主角 Barbie 在看不見水柱的花灑下沐浴,拿着杯子隔空喝牛奶,甚至由房間飄浮到樓下的粉紅開篷車裏,與其他 Barbie 閨蜜聚會。製作設計師 Sarah Greenwood 與團隊合力打造了無與倫比的「芭比樂園」,粉紅爆發的夢幻國度糅合了芭比娃娃不同時代的風格。一座座「Barbie 夢幻屋」(Barbie Dreamhouse)坐落在美國電影經典的大漠山谷地貌,臨近一片蔚藍的塑膠海洋。

故事開端讓人回憶到孩童時代,在睡房中塗着臭到不行的閃粉指甲油玩 Barbie 娃娃。正當享受五光十色的芭比派對和歡樂的 bubblegum pop 歌曲之際,Margot Robbie 飾演的「刻板印象芭比」 突然拋出沉重的一句:「你們有思考過死亡嗎?」歡樂氣氛頓時驟變。Barbie 娃娃透露對存在意義的恐懼,完美無暇的雙腿開始出現橙皮紋,平常的踮腳尖變成扁平足,這些真人才面前的狀況完全不適合 Mattel 玩具的品牌形象。可是對於《Barbie 芭比》真人電影20至30多歲的主要觀眾群來說,這一切卻是吸引之處,而通常這類觀眾會喜歡充滿虛無主義和強調女性化的類型,像人氣歌手 Lana Del Ray 或 Sofia Coppola 的《瑪麗皇后》(Marie Antoinette)。

廣告

Barbie 種種突如其來的問題和負面想法,其實源自擁有她的人類產生了情緒變化。在 Kate McKinnon 飾演的「怪芭比」(Weird Barbie)的忠告下,Barbie 展開歷險之旅,到現實世界尋找原主以解決問題。她整日在沙灘行行企企的「男朋友」Ken 也偷偷跟去現實世界,憂鬱型男 Ryan Gosling 驚喜展現了無窮無盡的喜劇細胞。可憐的 Barbie 體會了人類世界的可怕,性別歧視、物化女性、自我意識到無處不在的父權意識,相反在芭比樂園是隱形人的 Ken 卻發現新大陸般,初次感受被尊重的心情。

作為新銳女性導演,Greta Gerwig 聰明地以暗諷的方式,撕破現實世界的虛偽。電影中 Mattel 玩具公司的全男班高層,一群一板一眼的西裝男,充分代表了男權當道和欠缺多元性的現今社會。人人都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,當自己想當的人,可最終你也只是眾多 Barbie 中的其中一員。當然,Greta Gerwig 選擇適可而止地關閉上這個潘朵拉盒子。她與編劇拍檔 Noah Baumbach 同時也諷刺女權主義,還有大眾以為指出問題所在就能輕易改變現狀的一廂情願,父權主義的陰影已造成了兩性的認知失調。